用新港區港口之力量 撬動全省發展高質量
近十年來,岳陽市委市政府充分地認識到城陵磯港在加速岳陽經濟發展、參與區域競爭的“比較優勢”,大力推進新港區開發建設;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和岳陽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推動城陵磯新港區長江岸線、碼頭整治,使岸線變美、“老港”變新,“環保和效率”雙提升;臨港經濟這一活力經濟因子,使城陵磯新港區的發展吸附力明顯增加。城陵磯新港區也從十年前的雜草叢生的江灘,變身為一個現代新港、一個產業新區、一座濱江新城。

“老港”的歷史價值
城陵磯港的歷史,遠可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近可上溯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岳州關開關。
城陵磯港的現代經濟價值在哪里?城陵磯港歷來是“長江八大良港”之一;長江中游水陸聯運、干支聯系的綜合樞紐港口;湖南最大港口、水路第一門戶、國家一類口岸、鐵路戰略裝車點。
城陵磯處長江中游的獨特地位,乃歷朝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國家對其“湖南對外第一門戶”的開放功能也寄托了厚望。1980年,城陵磯港被國務院批準為長江沿線最早對外開放的八大港口之一,1997年被海關總署列為湖南省唯一的國家水上一類口岸。1997年5月31日11時,洪都拉斯籍“昶遠”號外輪滿載貨物駛離城陵磯港外貿碼頭,直航日本名古屋港,這是城陵磯港首次開辟走向世界的水上物流通道。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陵磯港理應承擔起帶領岳陽參與長江流域的合作和競爭,加速融入“一帶一路”,當好對外開放“橋頭堡”的任務。中共湖南省委黨校一份《岳陽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策略研究》顯示,早些年的城陵磯港集疏運能力不足,省內湘鋼和漣鋼的原材料、燃料及產品,株洲冶煉廠90%的產成品,全省 60% 的煙花鞭炮大部分通過水路取道武漢陽邏港出口,或鐵路直達海港出口。湖南每年外購電煤逾 2000 萬噸,也僅有10% 通過城陵磯中轉。
岳陽港口設施條件直到2009年6月,城陵磯新港(一期)開港才有所改善。這是城陵磯港區首次實現干散貨、件雜貨與集裝箱業務的功能分區。
2009 年2月,城陵磯迎來發展機遇期。國務院批準將城陵磯納入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濱湖示范區范圍。同年12月,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岳陽市依托城陵磯港和沿江現有產業設立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2015年,更名為城陵磯新港區)。省委省政府提出“舉全省之力,把城陵磯新港區建設成為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現代物流的重要園區、開放型經濟的重要門戶”。

- 城陵磯港 -
城陵磯新港集裝箱堆場

港口在發展市域經濟的重要作用和優先地位也得到更大的重視,港口建設得到大力發展。2019年8月新港下游竣工。城陵磯新港區成了擁有城陵磯港、新港的 “港口大家庭”,并逐步發展成港口集群。
目前,城陵磯港口群基本實現港口功能分區,專業化生產,形成大宗干散貨、集裝箱、件雜貨、滾裝等多個專用碼頭,通過專業化的工藝流程、節能環保措施,達到最優化、最有效率的物流運輸效果。城陵磯港口群通過長江黃金水路,已實現江海聯運、干支直達;公路與107國道、京港澳高速、隨岳高速、岳常高速、杭瑞高速互通,干支實現水水中轉,已形成水鐵、水陸、水水中轉的多式聯運體系。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省、市的正確決策和支持下,城陵磯港從1956年建成第一座正規碼頭算起,發展到今天“多兄弟”的港口“大家庭”,進一步鞏固了“湖南第一門戶”地位,進一步奠定了全省“通江達海的增長極、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地位。
“新港”的青春時代
城陵磯新港區地處 “兩帶”(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帶)、“兩區”(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改革實驗區)的“十字交匯點”,同時也是國家新一輪城鎮化布局“一縱一橫”(沿長江通道和京廣鐵路)的“十字交匯點”,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交匯的重要節點。發展靠什么來支撐?招商引資拿什么來吸引?岳陽市委市政府認為,關鍵是要放大城陵磯的比較優勢,特別是要進一步凸顯岳陽“人無我有”的物流運輸優勢、節點優勢和平臺優勢,充分發揮現代物流裂變、衍生和帶動作用,使之成為匯聚優質企業和項目的“大磁場”和吸附點。
在此思路決策背景下,即2009年設區以來,城陵磯新港區按照“以港興業、以業強區、以區拓城”的“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思路,著力建設大港口、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構建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帶來產業集聚,產城進一步融合。近年來,新港區GDP、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分別增長3—8倍,各項指標增幅在岳陽市均名列前茅。
伴隨著港口群的擴建,城陵磯新港區開辟的航線越來越多,主要開通8條重要航線,始發班次達每周38班以上。其中國際接力航線3條,江海直達航線1條,內河支線4條。開放之門越開越大。目前已實現萬噸海輪直達,開通了岳陽至韓國、日本等國家和臺灣地區航線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岳陽至東盟、岳陽至澳大利亞接力航線,岳陽長江航線實現了與海上航線的無縫連接,實現了從內陸港向海洋的跨越。
2016年8月,岳陽綜保區建成并封關運營。它與出口退稅啟運港、汽車整車進口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進口糧食指定口岸、進境水果指定口岸形成“一區一港四口岸”聯動發展模式,成為全省進出口貿易增幅最大、項目落地速度最快的綜保區。新港區也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6大開放平臺的產業園區。
現在的新港區,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實現了北通巫峽、南極瀟湘、西聯成渝、東達四海的開放格局,具備了較強的產業承載力、要素聚集力和經濟輻射力,已經從“洞庭時代”邁向了“江海時代”。
岳陽的港口優勢、水運物流和臨港經濟盡管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沉寂過一時,但它一旦啟動引擎,就顯示不可阻擋的推力。城陵磯港口群也從承擔船舶?、旅客集散,貨物裝卸、倉儲、加工、貿易的傳統功能,成長為匯聚集散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現代物流樞紐和平臺。岳陽也因此被賦予全國現代物流建設的試點城市、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的使命任務。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幾年前,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承載著我國40%以上人口、產值,橫貫11個省的長江承擔了太多環保容量。
2018年4月,在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和岳陽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強力部署全省境內163公里長江岸線整治工作,岳陽長江岸線港口碼頭專項整治工作和城陵磯港環保提質改造工程隨即啟動,城陵磯新港區區域內港口碼頭“關停并轉”工作高效開展,完成11.9公里長江岸線整治,10家單位全部退出或部分退出港口碼頭經營, 21個泊位關停并完成岸線復綠工作。同年12月,在省委、省政府決定組建湖南省港務集團,用國企的資源和能力,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發展戰略,推動我省長江岸線綠色高效利用,加快全省港航資源整合。
湖南省港務集團牢記使命,針對城陵磯港設施陳舊,生產工藝落后,環保嚴重不達標的現狀。投資約4.1億元實施環保提質改造,打造的長江流域的“環保+效益”雙一流的標桿性港口。據測算,該改造項目完成后,能集約化利用岸線。以往1480米岸線只能達到3萬噸/天產量,改造后的252米岸線就能達到5萬/天噸產量。
十年來,城陵磯港發展成“人丁興旺、兄弟眾多”的港口群,擁有國內國際航線的“朋友圈”。業已完成岸線碼頭整治綠色轉型,推動崛起了一座產業新城。
“母港”的燦爛未來
城陵磯港已描繪了發展藍圖,將在始終堅持“守護好一江碧水”政治任務的同時,把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己任,合力建設高質量的現代化港口,引導人流、物流、資金流往港口聚集,推動長江中游地區航運中心的建立。未來5年,城陵磯港口群將由目前的億噸大港發展成兩億噸“母港”、100萬標箱的吞吐量。將通過省港務集團選準建好“一湖四水”的主要港口,使之成為城陵磯港口群的“喂給港”,為全省建設完備的水上物流通道,加快航運物流板塊高質量發展,推動開放經濟邁向更高水平。
本期作者:劉克宏
本期攝影:劉克宏
本期編輯:何中帥